碎片成連片,稻田加花海
講述人: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農村工作局工作人員 莊健
【一線講述】
在我們黃橋街道,生田村是唯一的保留村莊。村莊西南部,390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整齊排列,冬小麥已陸續出苗,在暖陽中輕輕晃動。
幾年前,生田村還是田房相間的布局,地塊碎片化,農田效益低下,村民種田意愿不高,我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令人欣喜的是,去年2月,自然資源部在全國部署了446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,其中,就有黃橋街道。于是,我們圍繞如何讓農田集中連片、灌排設施更加完善、糧食實現高產穩產動起了腦筋。很快,我們便組成規劃設計團隊,進入生田村進行前期測繪、現場調研、規劃草圖、征求意見、修改完善等,并將每一步進展向村民公示公告。
大多數村民很支持,也有一些老人有顧慮,跑來問我們:原有界線打破后,自家田地會不會減少?我們詳細解釋:通過填埋廢棄坑塘、復墾閑置土地、小田并大田,全村整體耕地面積不但沒少,還增加了,各家各戶自然不會吃虧。我們還對田塊的大小、高低進行統一調整,形成一個個大小整齊劃一的標準田塊。
與此同時,我們還規劃交通路網,確定水源和泵站。因為,只有機耕路規劃好了,才能方便大型機械設備進出,農業技術現代化程度也才上得去。
經過前后6個月時間,生田村連片集中高標準農田終于完成建設。去年10月底,幾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開進稻田同時作業,場面相當壯觀。和之前相比,水稻產量有了很大提升。此外,我們還計劃統一進行秸稈還田,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,推廣綠色有機種植。今年,這里還會加種油菜花,增種兩個本地品種的水稻。“稻田花海”的田園夢,還會遠嗎?

微信掃一掃,為民族復興網助力!

微信掃一掃,進入讀者交流群
網友評論
共有條評論(查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