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鵬:2023,生存,團結,戰斗
這幾天,我翻來覆去看一部電影——《血戰湘江》。
其中有個鏡頭非常打動我,那就是在李德博古的指揮下,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,紅軍要長征了,要離開根據地了,教員對著鄉親們大喊:“鄉親們,莫要失望,我們打了敗仗,讓你們心痛了,我們對不住你們,對不住你們把孩子送給我們......”。
教員同志是個感情充沛的人,他深深愛著人民,深深愛著戰士們,所以,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、大量紅軍戰士的犧牲、以及聯想到接下里蔣介石白匪軍將會對根據地展開怎樣的報復......他痛心不已。
根據地的老鄉回答他:“快趕路吧,我們等你回來過大年”。
這一段情節拍得非常寫實,非常符合那個時候教員和人民群眾的心境,人民是明事理、懂是非、知恩仇的,根據地的人民之所以能夠跟著教員鬧革命搞建設,是因為教員和紅軍在為他們爭取一個公平的世界和美好的未來,所以,他們支持教員和紅軍,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參軍......無怨無悔。
中央蘇區反圍剿的時候,江西的農民們舉家加入紅軍,把所有的糧食錢財都貢獻出來,保衛他們的熱愛的紅色政權。中華蘇維埃的人民以"傾家蕩產也要支援紅軍"的無私精神,從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等各方面給紅軍以巨大的支援。在不到半年時間里,中央紅軍新增八萬余人。江西人民節衣縮食,踴躍認購戰爭公債,為紅軍籌款幾百萬元,籌集稻谷84萬擔,籌集被毯2萬多床、棉花8萬余斤、草鞋20萬雙,此外還有價值10萬元的中西藥品。
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安徽、江蘇、福建、陜北……從井岡山到瑞金,從瑞金到延安,多少農民子弟參軍、入黨、戰斗、犧牲……多少農民家庭散盡家產,舉家參加革命?多少根據地農民在紅軍走后遭遇反動派的滅絕性大屠殺?可以說,他們為中國革命流盡了血。
電影里的教員轉身堅定地向前走,回了一句:“對,回來過大年”。
所以說,《血戰湘江》雖然慘烈,但我們知道結局的人都明白,偉大的轉折就要來了,遵義會議就要來了,中國近代戰爭史上最神奇的指揮藝術就要出現了,革命就要轉危為安了。
熟悉教員的人都知道,他這一生,最了不起的武器,就是四個字——“實事求是”。
你會發現,無論是誰,只要違反這個原則,就會遭遇失敗。
無論是“立三路線”,還是“王明左傾”,無論是共產國際的指示“進攻大城市”,還是李德博古的“陣地戰、御敵于國門之外”,無論是長征初期的“搬家式行軍”,還是湘江血戰時“失去的整整五天”.......都是因為有人沒有聽教員的話,沒有堅持實事求是。
無論是革命和建設,都會有犧牲,同志、戰友、乃至于人民,都不怕犧牲,但能活下來,還是活下來的好,畢竟教員還說過:“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”。只要人活著,力量就在,就有勝利的希望,我們的力量多一分,敵人的力量就少一分,勝利的希望就多一分。
2022過去了,2023來了,有人在呼吁“團結一致向前看”,說得對,但不要忘了,團結之前,還有“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”,有共同的歷史記憶,有共同的家國情懷,有共同的現實基礎,才有真正的團結。
不要忘了更重要的一句話:“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,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”,要分清楚,誰是我們的朋友,誰是我們的敵人,真正的團結,一定是要堅定地打擊敵人、吸引朋友、支持同志,把朋友搞得多多的,把敵人搞得少少的,才能擰成一股繩,勁往一處使。
在敵人最猖獗、斗爭最激烈的時候和稀泥、拉偏架,這不是在求團結,這是在助紂為虐、把善良、弱小、沒有話語權的大多數往死里踩,還顛倒黑白、篡改歷史、堵大眾的嘴、為作惡者張目、替痛苦悲傷的人“樂觀”、把自己干的事栽贓到別人頭上……這才是真正的潑臟水、扣帽子、撕裂社會、破壞團結。
所有某些人想要的根本不是團結,而是“西風壓倒東風”、“萬馬齊喑”、“鴉雀無聲”。
而我們要做的,是一邊揭穿他們假團結的畫皮,一邊搞真團結,那就是“團結—批評—團結”。
2022給我們最大的教訓,是該說話的時候,一定要說話,否則,話就都被敵人說了;該做事的時候,一定要站出來,否則就來不及了......在歷史的關鍵轉折點上,每一個沉默的人,都有責任。
“歲月史書”的力量,足以修改大家的共同記憶。
我相信未來,我相信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和偉大力量,但不要忘記過程中的付出和犧牲。
我相信春暖花開,人間煙火,但我更相信“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”,未來,大家還要繼續為生存而努力。
活著,才能看見,活著,才能講述!
活著,才能團結和戰斗!
新年快樂!

微信掃一掃,為民族復興網助力!

微信掃一掃,進入讀者交流群
網友評論
共有條評論(查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