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了!昨晚我去給他拜了個年
昨晚是除夕,吃完餃子,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,我騎車去附近的人民廣場,給他老人家鞠了躬,拜了年,問聲新年好!
我這人不喜歡熱鬧,也不愛湊熱鬧,大過年的,大家都回家熱鬧了,天又冷、溫度低,只有這里最冷清,也能讓我鬧中取靜,想些問題。
小時候我就愛來,這地方鄭州人都不陌生,最早是河南博物館所在地(解放后省會由開封遷鄭州后),我家是黃委的,因為喜歡歷史就經常去。有同學是省博子弟,報他父母的名字,連門票都不用買,所以對這尊毛主席像,有特殊的感情。
我曾寫過毛澤東同志的很多故事,也寫過他那代許多革命者、烈士的事跡,而且我的祖父也是這代人中一分子,1910年生人,1935年入黨,祖父生前有個愛好,就是逢年過節,喜歡帶我去烈士陵園,看他的老戰友。于是這些年,我也有了我的習慣,這就是有時間,我總喜歡來這里看看,特別是人少的時候,哪怕遠遠看看……
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,祖父在世時,不但初一要去拜年,除夕也要一起吃餃子。祖父走了很多年了,我也從孩子到了中年,記得小時候,有次他拉著我的手,從黃委到省直新華書店買書,路過省博廣場,跟我說:
“將來我不在了,你想我的時候,就來這里看看。”
我問祖父,這里是毛主席的像啊?
祖父笑笑,我是毛主席的兵!
給毛澤東同志拜個年,也是給他的戰友,還有無數的革命英烈拜個年,特別是那些連塊碑,連個名字,都沒留下的先烈們,他們本該也有子孫,有陪伴,有歡笑,有思念……
今天是大年初一,又是新的一年,我不禁想起一個關于毛澤東同志的春節故事。
1976年1月30日,農歷除夕,毛澤東生命中最后一個除夕夜。
入夜時,隱約聽見遠處的鞭炮聲,看著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幾位工作人員,他用低啞的聲音說:
“放點爆竹吧?你們這些年輕人,也該過過節!”
就這樣,大家在屋外放了幾掛鞭炮,聽著噼里啪啦的爆竹聲,他那瘦弱、松弛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。
身邊工作人員回憶說:
“主席的這一絲笑容,是在寬慰我們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員。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火硝煙,帶領苦難的中國人民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后,聽到的最后一次‘炮聲’。這個爆竹是他為我們放的。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,仍然鼓勵我們去除舊迎新。”
春節是個除舊迎新的日子,新陳代謝、推陳出新、繼往開來,都是從新和舊的關系說明新東西的產生、成長過程。中國人的春節,意義其實就在于此,敢于面對困難,敢于直面現實,敢于走前人未走過之路……
新東西戰勝舊東西是客觀的必然,但不能認為新東西的成長是一帆風順的。新東西要克服舊東西,舊東西則進行拼命地反抗,在新和舊之間形成一場殘酷的斗爭。在這個斗爭中,有時舊勢力還會暫時地占上風,新生力量還可能遭到暫時地失敗,但不管怎樣,新東西最后一定會取得勝利。
正所謂: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。
毛澤東同志曾有段話,說得好:
“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。在社會主義事業中,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,不付出極大努力,總是一帆風順,容易得到成功,這種想法,只是幻想。”
今天是大年初一,我想給大家拜個年,一方面感謝新老同志們、朋友們,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,另一方面也想跟大家閑聊這些,希望未來,也就是新的一年,我們還會繼續一起走下去,不抱幻想,少些埋怨,有韌性,再堅持。
有朋友問我未來會如何?
我不是算命先生,但我認為——
只要思想不滑坡,辦法總比困難多!

微信掃一掃,為民族復興網助力!

微信掃一掃,進入讀者交流群
網友評論
共有條評論(查看)